“医患亲情”故事:节假日,他从不休息
温文尔雅,说话轻声细语。四十多岁的人了,咋一看像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因为心态好,信念单一,才显得这样的年轻 ”,“相由心生这个词语在他身上得到了最美的体现!”说起太康县中心医院王海港医生,许多病人和病人家属纷纷称赞。
几乎在每一个假期和休息日,王海港医生都坚守岗位,双休日,他接诊了10多位病人。虽然没有休息,但充实感、幸福感满满 。
从医二十多年来节假日从不休息
王海港医生认为, 一个人从心里热爱一份工作,那么上班儿就是最好的休息 。
因为热爱,才如此敬业。一次手术下来,累得精疲力尽,王医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内心里由那份充实带来的幸福感。
由于勤勉执着,待病人如亲人,病人和家属们打心底里感谢这位像“邻家男孩”一般的医生。“医者父母心” ,“医德高尚暖人心”……琳琅满目的锦旗承载着病人和病人家属的深情厚意!王海港医生悄悄地把这些锦旗收藏起来,他从不把这些锦旗挂在墙上,以防止自己“飘”了 。“一些小成绩属于过去,我要更加努力执着地面向未来 。”
和风细雨润心田,真情实意暖人心。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和病人家属都从内心里感觉得到王海港的认真、温和、平易近人。“听王医生说说话就感觉病好了许多 。”一位患者这样激动地说。
6月28日,王海港医生让一位到医院取药的患者给一位残疾患者捎去了食品。这些点滴的医患亲情像一首舒缓的音乐,滋润着世道人心 ,像春天里的和风细雨,滋润着大地上的草草木木。
德“医”双馨,引来“连环”就诊病人
太康县五里口乡一五十多岁的女士腿麻多年,转诊多家医院治疗不愈。她慕名找到王海港医生就诊,经过几个月的诊治,渐渐康复。其父亲在女儿的介绍下也前来诊治脊椎。王海港医生说保守治疗,没有必要手术了。王海港的真诚让老人非常的感动。老人说就是不看病,听听王医生说话也舒服。
太康县杨庙乡陈先生今年70多岁,患脑梗多年,陈先生与王海港结识起于2016年夏天。号脉,谈心,两人渐渐熟悉起来,陈先生自幼家庭困难,性格比较内向,非常不善于与人交流 。陈先生那忧郁的形象一直在他心里挥之不去 。端开水,买烧饼 ,陈先生越来越感觉到眼前这个小伙子像邻家男孩般亲切。8年的医患关系让两人有了非常深的感情 ,今年春天陈先生有两个多月没有去医院开药 ,王海港医生放心不下 ,他带着牛肉,牛奶等几箱礼品来到了陈先生家 。
一患者长期卧床腿部溃烂,非常痛苦,王海港医生每隔几天就驱车十几公里给他换药,让其和家人十分感动。这些看来很细小的行为,实则蕴含着人间的真情大爱,传播着温暖和善意 。在医疗事业这神圣的岗位上,像王海港这样的医生有千千万万 ,他们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坚守在岗位上用辛苦的劳动给病人减轻了痛苦,在此我们向白衣天使们致以祟高地敬意和深深地谢意。
1. 本网注明来源为科报新闻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科报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科报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kjb110@yeah.net。
- 高铁开进武陵山 一场穿越山海的梦想接力
- “健康中国川渝号”开行两周年 服务旅客216万人次 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活动在渝举行 川渝携手发布首张跨区域健康地图
- S32浦星公路匝道通车 浦江居民上高架——少绕行8公里
- 上海中心城区最大规模“原拆原建”小区今迎首批居民回搬 彭浦新村街道20年旧改结束
- 300余件红山文化文物汇集上博东馆 展示中华礼制之源
- 高考“知分知位”后如何精准填志愿 线下志愿填报咨询会举行 转专业、继续深造机会等受关注
- 以传统技艺为媒 向党的生日献礼
- 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津闭幕—— 这场盛会带来什么,留下什么?
- 市民走进达沃斯 感受国际盛会魅力
- 天津市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热门景点游人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