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哲理探析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哲理探析
撰写授课人邓先金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迅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知识、信息以爆炸的速度传播,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对于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意识欠妥,信仰贫乏、理念偏离实际轨道等尤为凸现。针对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及紧密关系,笔者通过进一步深化分析、探索研究、感悟、探析等方面汇总整理出哲理观念与新观点,共勉之。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的含义及哲学思想。
1、天人是一个多义词,具有多种1汉语中天人是指洞悉宇宙人生本源的人,超越生死、超越轮回的仙人,也可以凡指神仙、仙人、天子、才能智慧等非常出众的人。
天人在佛教中的含义:在佛教中天人又称天众,指往于欲界及色界,谐天界的有情。持守五戒能于后世保有人身,不堕恶道之中,若再加行十善业者,死后将生欲界天,成为欲界天人。若再修禅定者,则可往生色界天,成为色界天人。
2、《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及当前关系:在中国思想史上,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这种思想正与当今新时代新征程新思想实际关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一致的。
3、天人合一的下一句及体现:“天人合一〞的下一句是:“地灵万物”。这句话表达了天人合一与地灵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共存共命运的关系。天人合一与地灵万物相连通、相循环、相融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与自然界的万物繁荣。这种思想境界体现了对宇宙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崇高理想境界的意识追求。
4、现实实践基本理念与体现:“纸上谈兵总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这也是“天人合一,地灵万物”这句话的后续部分,进一步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再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验证、深化、体现。
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中具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体现在许多传统文化和多学科的现实实践活动之中。如古老的中医理论、古代建筑规划和风格风水设计、书法艺术及设计等,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超远见理念。对于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持稳定,在工作安排及书法艺术创新创造中,仍起着重要的启示、参考、借鉴作用。
二、合一与团队合作的深层意义。
1、合一即合而为一,多种体合成一体。 如:美丽的风景之中达到人景融汇相通合而为一。指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合为一个整体而达到统一的状态。合一是由合和一两字组合而成,表示事物的统一、融合、一致。合一强调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共存、完整性、统一性。
合一形容不同个体合作、协调、一致的状态。时常用于描述团队之间交流合作、家庭和睦、国家统一等情况的表述。合一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止于至善”意味着诸方面的德行都达到最高境界,才能实现个人和体验的和谐、一致、统一。
2、任何一个团队的成功都离不开成员之间的合一精神。家庭和睦是每个人的愿望,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团结合一。携手并肩、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等是与合一相关联的成语。合一不仅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和谐进步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应勤奋努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追求合一的精神、达到预期目标。
三、《天人合一》的深刻含义:
1、天人合一的深义是人与自然、天地相呼应、相联通、相融合,达到一种万物与我唯一独尊的精神境界。在浩瀚宇宙大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呼应、相互联通、融为一体的。人是茫茫自然界宇宙中的一分子,在多种场合制定了多种规韋制度来约束其行为,使人照章按规矩行事,但某种程度也丧失了原有的本性,与自然不太协同一致。人本修行“绝圣弃智”,打破强加于身上的滞后“藩篱”,重新复源于大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合一精神和本源境界。
2、“天人合一“包含了天、地、人三者合为一的意思。因为天地人三者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三者合一,才能达到自然界思想认识精神上的和谐、统一的状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理念核心与精神实质表现。它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辩证统一关系,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生生不息、延续不断的思想理念,强调了人的存在与大自然现象存在的和谐统一性、科学性、确定性。
3、哲学上天人合一、天地人合一,是指天下为公,即人人平等,共同参与,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围绕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理、伦理、政治社会活动现象,是大自然的直接反映和折射现象。天人合一这一概念在中国哲学词义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其含义非常丰富而且深刻。基本含义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根同祖本为一体,人们通过有形和无形的修养和悟性可以达到与天地同体、天人同框、天地人同频、共振、共存的理念境界。
4、我们学习天人合一哲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和最大收益就是换位思维。当前在我们就要打破二元思维,选择有效可行的第三种思维方式,要有在时间、空间上相结合、相统一的超时空、高维度的思维智慧、想象力。
天地一阴一阳方为太极,雌雄同体方为灵魂。《道德经》中有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男人为天,天行健,自强不息;女人为地,地势坤,厚德载物。
四、天人合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
a、从现代生活情况来看是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能够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价值,时时处处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相融,才能取得对生命到信任,和谐共存、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命运共同体,人与物质、物质与物质、现象与物质、现象与生命、生命与灵魂都是宇宙天体极度巧妙完美的相结合、一致、统一。
b、天人合一思想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它既不是佛教、不是道教、又不是儒教、更不是基徒教,而是一种早期成熟思想的思维理念,致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不间断的延续发展。天人合一思想追求的是世界和平、天下大同、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是既相互联系、相互一致,又相生互补、相辅相成的、统一的、思想理论体系。
c、学易用易,天人合一。斩烦恼运,断生死局。天人合一的上句是道法自然,其意思是当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遵守自然规律时,人性就会重新复归于自然。天人合一的天代表着“道”、“真理”、“法则”、“规律”。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结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
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思想境界,而且是一种精神状态。可以这样说,“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联系、一脉相成的。
五、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形式:
包括人与自然的相互对应和谐共处。天人合一既体现了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又强调人与自然的思想相联系、和谐、统一。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人天同构、人天同律、人天同象。
具体表现:a、人天同构,是人的身体结构的一种自然界的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人头圆足方,与天地的形态相对应。b、人天同律,表示人的生理和自然界的规律相互一致。如人的生理节凑与季节变化相吻合。c、人天同象,是指人的情感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对应。如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界的风雨雷电相对应。
六、天人合一的途经:
包括修身养性,保持内心平和、静心、悟道。通过书法艺术和文学创作作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山水画画作、诗歌等就深刻体现了这种思想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现象的相互依存、和谐相处之道。
爱恩斯坦与杨振宇之思辩:天地宇宙指向非偶宇宙缔造者,非人形的超然意志或秩序,若存在超越人形的想象边界天地宇宙将不可预测。
人们通过领悟、内省、修心,可超越自我想象力,实现与宇宙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
七、“天人合一”哲学方面的理解与运用:
天人合一在《孟子》书中的“尽其心者,知其理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强调通过内心的修养来认识天理。这一哲学理念在中道、中庸之道中也有具体体现,它强调通过适中的原则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生、共存。
当前人们理解天人合一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大同等领域的和谐发展,强调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和谐、共处、统一。
八、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代表人物: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李耳并称“老庄”。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将人类视为宇宙中的微观映射。与现在科学界提出的中微粒子学说的研究惊人相似,具有较高的可探、可鉴、可深入研究价值。
九、“天人合一”的真谛:
天人合一的真谛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核心内涵包括同源同生和动态平衡。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是同一个整体,宇宙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二者通过阴阳五行等宇宙自然规律相互关联、互为依存、相辅相成。
人类在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中需要遵循自然法则规律,如四季交替变化、农耕农作、昼行夜息等,如果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即违背天道。综合认为,天人合一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它还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和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理念。通过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实践天人合一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统一,加快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书法艺术文化创新进程的坚实步伐。
十、知行合一与天人合一的区别和联系:
其主要体现在定义内涵和应用场景状况不同。
1、定义与内涵:①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古代王阳明提出的超前哲学思维理念,他强调知识和行为的统一。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或两个部分。知行原本是两个字,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是按照潜意识层面本性具有足够的良知的指引去为人行事。
②天人合一:其并非由老子直接提出,但其思想内核与老子的哲学体系存在深刻渊源。天人合一概念最早由庄子明确提出,而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道法自然”等重要思想为天人合一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是指人极度专注于某一个质点,进入宇宙全息规律时空,达到人的意识的“零维”状态,接通整个宇宙最高智慧的一种生命状态。天人合一是悟道、养心、修行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和目标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一境界。
2、区别与联系:①、侧重点不同:知行合一侧重于行为方式,强调按照良知的指引去行事;而天人合一侧重于认知状态,强调人与宇宙智慧的合一境界。②、应用场景不同:知行合一更多应用于日常行为和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意义;而天人合一则更多应用于哲学思想和修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3、紧密关系:①、共同点:知行合一与天人合一两者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知行合一是行为上的合一,而天人合一是认知上的合一,虽侧重点不同,但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合一。②、相互促进:知行合一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必要手段。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逐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知行合一是修行到天人合一的一个必要过程,而天人合一则是知行合一的最终目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达到最高理想境界。
十一、知行合一辩证统一思想及相关阐释:
①、重大影响:知行合一思想从我国古代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文化的核心。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动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所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有衷向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知行合一。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知行合一,行致良知,是王阳明文化思想的核心思想内容。
知行合一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实现知识与行动上的相协调、相统一,追求事业上完美无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理论概念。从字面上看,就是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知行合一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将自己所知的理论知识、学术知识、书法艺术知识与实践操作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推动,不断完善、达到自身自我发展。
②、知与行、说与做、学与用的辩证统一,是弘扬和传承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学风。具体来讲:一要处理好知与行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情况,人际交往、沟通、上下级等关系。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理念,实事求是的不断端正态度,通过实践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要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丶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体实际运用相结合上。
实践是个人成长的基本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标就是接触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和水平,增长才干和智慧,才能将“万卷书”的静态信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理解、内化。所以我们要向实践学习,向实践要知识,这就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相默契,达到知行合一。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相互紧密联系,推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循环和扩大发展,形成了千年不朽的古老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思想核心、精髓。
③、知行合一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最早期出现在《中庸》古代书籍中,从字面上看,知识就是指认识,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行就是行动和行为、在实践和应用知识方面的思维、理解、辩别能力。
十二、学习知行合一结合实际悟道人生:
要知行合一的延续、传承和推广汉字书法艺术文化创新,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推广促进中国数字书法艺术文化传承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文化,作为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文字书写系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它完整真实独特的表现出汉字文化的深刻含义、真实意境。所以珍惜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一种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道德对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对人类以往道德形态的超越,是建立正确道德认知的前提。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领域的正确反映与体观。道德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行为为内容的精神,本质上就是知行合一。
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读万卷书、读传世经典,汲取古人智慧营养,用古代老祖宗留下来的伟大国学智慧道德思想,引领大彻大悟大道本源的大气风度的世界外交风云大局。天选天助之人拥有的惊人天赋,在浩瀚宇宙之中无限的存在着,让这些存在着的巨大能量和无限潜力,散发出无限的耀眼光芒,留给人类后世生存无限的正能量,平衡与宇宙与微粒与微观映射奇观天地共生共存,这些道德观及共生共存思想的形成,本质上就是天人合一。
无论是知行合一还是天人合一,都与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有关。我们所处的世界包括广褒浩瀚的宇宙似是一个虚拟情景,人类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日常生活纪录很少能够记得住。当前地球正处于宇宙贫瘠地带,月球带着地球每天都在宇宙间高速度运转,不知道会把人类带向何处,也许人类很难也无法走出整个宇宙银河系向很遥远的星系外太空探索奥秘。但按照物质不灭原理,宇宙天体像人一样也会有生命周期的,宇宙像个运动着的有记忆的活体。也许人类的梦想和努力会与宇宙的秩序和自然规律产生同频共振,一束束来自宇宙远方充足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带着人类迈向人生智慧之旅,朝着卓越的人生目标勇敢前行,遨游浩瀚时尚的宇宙太空,人类展开博大心灵的风帆,借助宇宙智慧之风,扬帆远航,完成与生俱来的人生神圣使命!
(作者:邓先金,中国当代书坛四大圣手之一、国家一级书法大师、世界纪录龙保持者)
1. 本网注明来源为科报新闻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科报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科报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kjb110@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