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大学生拍摄非遗郸城泥塑专题
(程传忠 报道 )8月21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大学生李艺戈,梁冰寒,董鑫威携带摄影摄像器材和灯光等驱车前来郸城,采访拍摄河南省省级非遗张振福丹钧泥塑专题, 张振福泥塑工作室位于郸城县开发区 。 大学生们走进张振福2800平方米丹钧泥塑工作室,被眼前的一千多件丹钧泥塑作品所吸引,有农村的生活场景,有田间的劳动场面,还有孩子们的童年幸福生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张振福的每一件丹瓷泥塑作品都是他真实再现小时候的亲身经历。大学生们拍摄了张振福创作泥塑的过程,也记录了张振福为泥人服饰施釉色,烧制过程等72道工序。
张振福大师现场花费20分钟时间手工制作了一件泥塑作品《美酒庆丰收》,反映的豫东农村中年大叔坐在石墩上,穿着旧棉衣,喝着大碗酒,人物表情笑容灿烂,憨厚淳朴。
大学生李艺戈问:“您的泥塑作品人物造型古拙、朴实,充满乡村泥土气息,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张振福答:“艺术风格是我多年创作乡村题材作品形成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出生在农村,对乡村故事有深入了解,仔细观察乡村生活,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形似,更注重神似,使作品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受到观众的喜爱,时间久了就形成鲜明的个性了。
问:“那您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创作泥塑作品的具体步骤嘛?通常要花费多久?”
张振福答:“完成一件丹钧泥塑作品,从创意造型到烧制成功,需要72道工序,例如,取土,晾晒、粉碎 、过滤,和泥,草稿、制作,深入,泥坯晾干,素烧 ,着釉色,再烧制,开窑,就是让泥人穿上丹钧衣,烧制温度达1360度。
张振福泥塑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惠民文化活动,走进社区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先后100多次走进高等院校传授非遗泥塑制作技艺,践行“传承泥塑、创意无限”的责任理念。
张振福泥人以精气神为魂、以丹钧釉色为翼,在守护千年文明与践行时代责任的征程中,持续书写民间文化艺术的典范篇章,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1. 本网注明来源为科报新闻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科报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科报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kjb110@yeah.net。